必一运动电力全开局"秸"尽所能 资阳雁江让"生态包袱"绿了田野富了村民

作者:雁江之声 时间:2025-05-21 16:50:06 阅读量:0次
必一运动绿色领跑团

秸秆是水稻、小麦、玉米等农作物在收获后剩余的茎叶部分,在传统农耕生产中,大量秸秆被丢弃在田野上或就地焚烧,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,还因焚烧影响空气质量。近年来,资阳市雁江区积极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,从“一烧了之”到秸秆深耕还田,“秸”尽所能让“生态包袱”变成田野上的绿色财富,农业耕作质效明显提升。

初夏时节,走进丹山镇三合村,成片的小麦在田野间随风起伏,麦浪滚滚,气势壮观。雁江区润佳家庭农村负责人王仲康蹲在田埂边,手指拂过饱满的麦穗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。

“我们在三合村承包了1000亩地,有800亩小麦,每亩小麦晒干后有600到700斤,我们三台农机需要三天才能收完所有的麦子。这些秸秆被收割机粉碎后,我们还会用旋耕机将秸秆翻到土壤里,准备下一季的水稻种植。”王仲康说。

如今,秸秆还田已经覆盖到全区十余个乡镇的田野上,村民笑称这是“种地不用化肥,家里照样有粮”的秘诀。

“雁江区的秸秆主要采用还田的方式利用,它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,改良土壤的结构。”雁江区土肥站站长张桂玲告诉记者,全区每年秸秆有50万吨,综合利用率90%以上,主要通过肥料化、燃料化、饲料化方式利用。

在老君镇大溪村,每到农忙时节,废弃的秸秆如何处理始终困扰着村民。为此,大溪村秸秆综合利用厂应运而生,原材料直取周边老百姓的秸秆和废旧木质材料、干树枝,村民还可以通过售卖原材料获得一笔收入。经过机器粉碎制成生物燃料颗粒将销往烘干厂、酒厂等。

这是雁江区秸秆多元综合利用的生动剪影。在秸秆饲料化利用方面,雁江区以旺源家庭农场为代表,带动全区饲料化利用秸秆7.91万吨;在秸秆肥料化利用方面,支持粉碎还田,肥料化利用28.87万吨;在秸秆燃料化利用方面,建成1个颗粒燃料生产厂。利用垃圾焚烧发电厂,探索建立“秸秆+垃圾焚烧发电厂”利用机制,全区燃料化利用秸秆10.7万吨。

同时,依托农机服务,雁江区加强农业机械指导员队伍建设,做好农作物机收服务工作,畅通乡镇、村组、秸秆利用企业和农户联动机制。推广“农机服务组织+垃圾焚烧发电厂”“秸秆收储组织+利用主体”“企业+收储运中心+收储点+农户”“专合社+收储运点+农户”“经纪人+农户”等多元化秸秆收储运模式,全区现有秸秆综合利用主体75个,秸秆收储运链条基本形成。

如何用好这笔绿色财富?资阳雁江将持续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,做好收割季节秸秆综合利用工作,进一步完善辖区内的秸秆收储运体系,扶持壮大综合利用主体,扎实开展秸秆清运工作,不断提升秸秆综合化利用水平。

必一运动关注的不只是装机数字的增长,更在意每一项政策落地后的真实反馈,它们构成了中国能源转型的温度计。

推荐新闻

版权所有 © 2025 必一·运动(B-Sports)官方网站 浙ICP备88888888号
验证码*